分享成功

[网友播报] 文化“种”进港中村 共绘发展新图景

市文化特派员张桂烨:
文化“种”进港中村 共绘发展新图景
     “拍照不必追求‘全景’,有时聚焦屋檐一角等局部,反而能让画面更有留白与韵味……”近日,长街镇港中村聊天长廊内热闹非凡,省教育摄影协会理事、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丁洁琼正手把手教村民操作手机摄影。这场实用的摄影课,是市文化特派员张桂烨专门为村民邀请老师开设的,让大家学会用镜头捕捉家乡之美。
      课堂结束后,村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田间地头,饱满的稻穗、翠绿的荷叶、错落的民居都成了镜头里的主角。大家一边拍摄,一边交流心得。“以前只会用手机拍日常照片,现在学会了摄影技巧,可以拍好看的乡村视频发朋友圈,让大家知道我们港中村有多美!”村民应玲玲言语间难掩自豪。
      这样的文化活动,是张桂烨扎根基层“送文化”的生动缩影。自担任市文化特派员以来,她把满足村民文化需求放在首位,依托落户港中村的“宁波市女美术家协会艺术创作实践站”,接连推出书画展览、艺术沙龙、美育课程等活动。曾经冷清的乡村,在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滋养下,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初到港中村,这片被海风浸润的土地,让张桂烨心中交织着新奇、陌生与敬畏,淳朴的乡土气息更深深吸引着她。为了尽快融入村庄、摸清底数,白天,她跟着村干部穿梭在村庄中,了解当地蛏子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晚上,她坐在村文化礼堂里,和村民们拉家常,听大家讲述那些承载着村庄记忆的故事。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张桂烨掌握了村庄的文化资源,也了解到村民的文化需求与村庄发展的瓶颈问题。
      走访中,张桂烨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农房,“闲着可惜,不如改造成艺术场馆,给村民一个聚集交流的新空间。”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干部及村民代表的认可。随后,她确定了“‘特’在港中,‘蛏’心如‘艺’”的文化主题,闲置民房改造成为她推进的首个项目。
      “改造后,一楼将围绕展示与展陈功能,规划书画作品展区、文创产品区以及农特产展销区。这样既能集中展示村里的文化成果,又能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楼被设计成接待室与多功能厅,未来村里的会议、艺术沙龙、美育课程等都可以在这里开展。”张桂烨介绍说,该文化空间正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可完工投用。
      在打造文化空间的同时,张桂烨也将目光投向文创产品开发。她发挥自身及团队的设计优势,以当地“阿蛏嫂”为核心形象,设计帆布袋、咖啡杯等文创产品。经过多轮修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图稿已基本定稿,帆布袋与马克杯的首批打样也已完成,这些充满乡土气息与文化温度的产品,将在后续展演活动中亮相。
      随着文化特派员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文化服务,而是主动投身文化创作与表演,用乡音乡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在“2024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培育项目展演”中,村民们与张桂烨同台,以实景同步绘画的方式共创《渔乐图》,将渔村的风土人情鲜活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在“蛏趣横生・彩绘港中”主题活动中,村民与游客齐聚一堂,共同执笔描绘蛏乡风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艺术创作与本地蛏子产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这样的活动,希望能一直办下去!”村民葛雪姣说,文化特派员就像一缕新风,为村庄注入了活力与创意,让日常生活都变得“艺术”起来。最让她惊喜的是,在张桂烨的悉心指导下,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她,如今也能拿起画笔,用色彩和线条记录家乡的美景。
      “接下来,我们会加快文化空间改造进度,还计划举办‘星耀四明,艺润港中’展演活动。”谈及未来,张桂烨表示,“我想扎扎实实地把文化‘种’在港中村,让更多人了解这座村庄,也让港中村在文化的滋养下,走得更远、更好。”
      来源:今日宁海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259 回复 1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宁海圈
  • 【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自己,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让每一顿饭都吃得踏实,每一个周末都过得舒心,每一次日出都看得尽兴。

    半步天涯

    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宁海在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