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分享] “入秋第一肉”,吃鸭正当时 润五脏、补虚损,虚不受补也能吃
昨天 10:48
远方
来自浙江
宁海在线
随着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秋燥也随之而来,不少人会出现皮肤干、口腔干、鼻腔干等问题。此时,若能选择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便能有效缓解这些不适。而在众多肉类中,鸭肉以其味甘、咸,性寒的特性,成为了初秋滋补的首选。 “鸭”谐音“压”,食鸭寄托人们“压制疾病、祈愿安康”的心愿。中医认为,鸭肉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本草纲目》中对鸭肉的记载更是详尽,称其能“补虚除客热,和脏腑,利水道”。现代营养学也给鸭肉高度评价。鸭肉低脂、高蛋白,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鸭肉还富含维生素B和E、铁、锌等矿物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材。 对于长期劳累、晚睡熬夜,体内有热、上火便燥的人来说,夏秋之交食用鸭肉能够滋阴调整状态,让身体的水火平衡,不易虚火上升。肾阴虚或正处于更年期,舌头瘦小、脸色潮红的人,平时吃点鸭肉,能够借其水性滋肾阴来涵养肾阳,保护自己的阳气不外泄。此外,下身经常水肿、湿气重,双脚很沉的人,食用鸭肉能够利水通小便、清多余废水,同时又不伤阳气。对于阴虚体质、虚劳诸证及湿热内蕴者来说,鸭肉更是秋季滋补的佳品。营养不良、虚不受补的瘦弱人群,也可以通过食用鸭肉来增强体质。鸭肉对虚弱者的滋养作用很好,给一些病后贫血、消瘦、血虚的人食用,能够显著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尽管鸭肉滋补功效显著,但并非人人皆宜。体质虚寒者慎食鸭肉,鸭肉性寒,易加重寒证。在食用时,可适当增加生姜、肉桂等温性食材以中和其寒性。此外,鸭肉含有较高嘌呤,痛风、高尿酸患者需控制摄入量,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过敏体质或对禽类蛋白过敏者也需慎食鸭肉,以防过敏反应。感冒发热或急性生病期患者体内仍有病邪,不宜食用鸭肉,避免“闭邪留寇”,将病邪“关”在体内。 下面给大家推荐三种鸭肉的食疗方,保留鸭肉营养的同时,还有更好的滋补效果。 百合炖鸭 【原料】鸭肉500克,鲜百合50克,枸杞10克,陈皮5克,生姜适量。 【做法】鸭肉焯水后与百合、枸杞、陈皮同炖,加姜片去腥,小火慢炖1小时,调味饮用。 【功效】滋阴润肺、安神止咳。 老鸭冬瓜汤 【原料】老鸭半只,冬瓜500克,薏米30克,芡实20克。 【做法】鸭肉与薏米、芡实先炖1小时,加入冬瓜块续煮30分钟,放少许盐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肿。 陈皮姜鸭 【原料】鸭肉块500克,陈皮10克,生姜30克,蜂蜜适量。 【做法】鸭肉用陈皮、姜片腌制10到15分钟后,炖煮1小时。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小火炖至熟透。 【功效】燥湿化痰、温中散寒。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