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播报] 邱宁兵: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8小时前
水手
来自浙江
宁海在线
在强蛟镇,有这样一个身影,频繁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公益服务活动中,他就是下蒲村的邱宁兵。十几年来,他始终秉持着“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的信念,用一件件善举,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邱宁兵的善良,源于家庭的教导。上世纪60年代,爷爷带着一家人从宁波来到下蒲村定居。那时,家境贫困,一家人全靠村里左邻右舍的接济救助才得以生活,邱宁兵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我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懂得感恩,要回报乡亲们与这个社会。”也正因如此,如今的他,只要遇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或是困难家庭需要帮忙,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2024年春天,下蒲村低保户老魏的老房子出了问题。年久失修的房子,屋顶漏水,墙壁布满霉渍,老化的线路裸露在外,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邱宁兵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村里,帮老魏提交了县委社会工作部“暖暖的新家·兴华善居”志愿服务项目改造申请,老魏家也顺利被纳入当年度改造计划。
可新的难题来了,据测算,老房子改造至少需要3万多元,而项目的补助标准只有两万元,还差一万多元的缺口。这缺口主要是泥匠、水电工和小工的人工费,了解到老魏夫妻俩常年治病吃药,根本拿不出钱请人干活,邱宁兵主动站了出来:“这一万多元的缺口,这些活我恰好都会做,就全交给我吧。”
从5月到8月,整整3个月的时间,邱宁兵一有空就往老魏家跑。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老房子里,搬砖、运料、布线、刷墙……原本破旧的房子在他的努力下,渐渐有了新模样。霉渍遍布的墙壁变得洁白干净,老化裸露的线路全部更换一新,还新增了厕所和浴室。老魏夫妻看着改造后的房子,喜极而泣,拉着邱宁兵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县、市两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验收时,都忍不住惊叹:“不可思议,2万元的钱做出了4万元的改造效果。”最终,老魏家的房子被评为“暖暖的新家·兴华善居”项目样板间。而邱宁兵不仅义务帮工,考虑到改造项目的2万元补贴要等改造完工后才拨付,改造过程中的费用需户主预支,他还帮老魏垫付了这笔工程款。
在邱宁兵的帮扶名单上,还有60多岁的残疾村民阿红。阿红家的房子同样年久失修,墙皮零散脱落、电线老化,一到下雨天就漏水。邱宁兵得知残联有个“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后,马上帮阿红提交申请并顺利通过。为了节省开支,他又当起了水电工和小工,还自己掏钱添补了1000多元的水电材料费。看着改造好的房子,阿红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的“安居梦”在邱宁兵的帮助下成真了。
邱宁兵不仅在住房改造上帮助乡亲,他还拥有一手理发的好手艺。10多年前,他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时,看到老人头发乱糟糟的像乱草,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可以给老人理发呀,让所有老人看上去都干干净净的。
从那以后,邱宁兵每隔十几天就会到强蛟各个村的老年协会、文化礼堂和党群服务中心,义务给老人们理发。他手法娴熟,一边理发,一边和老人们唠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大街小巷。
下蒲村70多岁的魏老伯,因病离不开呼吸机,行动不便。邱宁兵得知后,每月都会上门为老人理发,这份贴心的关怀让魏老伯感动不已。
有时,他还会和文艺表演队一起下村表演节目,陪老人们吃饺子、看节目,给老人们带去心灵的慰藉;也常给村里的留守儿童讲外面的新鲜事,陪他们做游戏、辅导功课,成为孩子们信赖的“宁兵叔叔”。
“有困难,找宁兵”,这句话在乡亲们中间早已口口相传。邱宁兵常说:“要多为乡亲们做事,多做些好事儿。”父亲的教诲,他一直记在心里。未来,他也会在助人为乐的路上乐此不疲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来源:宁海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