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湿热天正化身“药品刺客”,家里的药品易霉变、结块、虫蛀……此时,科学储存药品尤为重要。
哪些药品易受潮 颗粒剂(如感冒灵颗粒):粉末结构极易吸附水分,受潮后易结块硬化,导致溶解困难、药效成分释放不充分。
散剂(如蒙脱石散):其吸湿性极强,受潮后可能出现变色、结块甚至霉变,不仅降低疗效,还可能引发微生物污染。
泡腾片(如维生素C泡腾片):若受潮会提前膨胀、破裂,导致有效成分分解失效。
中药饮片:在潮湿环境中易吸湿发霉、虫蛀,甚至产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
胶囊剂:明胶胶囊壳吸湿后易软化、粘连,内部药粉可能结块变质。
糖衣片:糖衣层受潮会溶解、脱落,导致药物直接暴露,易氧化或受污染。
科学防潮实用指南 避开潮湿区域:卫生间、厨房水汽重,阳台易结露,均不适合存药。
辅助工具:可放置硅胶干燥剂或电子除湿盒,定期更换以维持低湿度环境。
开封后处理:药瓶内的棉花、纸团需立即丢弃,避免反复吸附湿气成为污染源。
密封技巧:散装药片建议分装至带密封圈的玻璃瓶或避光塑料盒,避免使用纸袋、塑料袋等易透湿材质。
特殊剂型:糖浆类药品(如止咳糖浆)开启后需冷藏,服用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瓶口。
每季度清理一次家庭药箱,过期药品及时丢弃。用标签标注开封日期,开封超过3个月未过期也需谨慎使用。
冰箱≠保险箱:冰箱内湿度高达70-80%,频繁开关易使药品结露受潮。说明书明确要求冷藏的药品,且需单独存放于冰箱冷藏格,避免与食物混放。此外,栓剂夏季可短时放入冰箱冷藏,但需避免冻结。受潮药品已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应坚决丢弃。
据:健康浙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