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祯,把水壶再检查一遍,咱们准备出发了。”日前,长街镇岳井小学宿舍楼内,校长施伟阳蹲下身,一边帮学生王贞祯扣紧书包带,一边轻声叮嘱,“上渡轮后一定把救生衣系牢,到家记得给老师发消息。”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护航”,两人整理好行李,朝码头方向走去。
岳井地处宁海与象山交界处,隔海相望的隔洋塘村学生日常往来,全靠渡轮维系。为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自2002年起,岳井小学便开启了护送学生上下学的接力之旅。最初,教师张翎飞主动请缨,在海风与浪涛间义务护送学生十五年,成为令人敬仰的“最美摆渡人”。2017年,张老师因病离世,原校长叶兆明带领全校教师组建“摆渡人团队”;2022年,施伟阳接过校长一职,也郑重扛起了团队带头人的重任。
每次护送,都是责任与细致的交织。清点人数、检查救生衣、反复确认安全事项……这些流程施伟阳早已刻进骨子里。团队以“1+12”模式开展渡轮护航,遇台风、汛期等恶劣天气,即便渡轮停运,他们也会安排接送车,绕行60多公里山路,耗时1个多小时,只为将孩子平安送到家。新成员祝文文曾因晕船对护送任务心生恐惧,首次登船时脸色发白、浑身紧绷。同行的叶婷婷老师见状,立刻用校园趣事逗她开心,在轻松的交谈中,祝文文逐渐放松下来,顺利完成护送。“原以为只是简单的接送,真正做了才知道,这背后藏着太多责任。”祝文文感慨道。
老教师蒋亚清同样有着难忘经历。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校车抵达码头后,却得知渡轮突发故障需紧急维修。看着孩子们被冻得瑟瑟发抖,蒋亚清先将他们带到墙角避风,又放心不下维修进度,独自站在码头迎风守候。整整一个小时,直到渡轮修好、学生安全登船,她悬着的心才落地。
“摆渡人团队”的守护,远远超出了路途安全的范畴。他们发起“爱心一对一帮扶”,让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适应住宿生活;开展“牵手行动”,链接校外爱心资源,帮助孩子们实现171个“微心愿”。截至目前,团队已陪伴300名海岛儿童度过3200多个夜晚,与孩子们谈心交流500多人次。
在求知成长的道路上,团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里的“爱心书吧”,成为孩子们探索知识的乐园;定期举办的“自理能力大赛”,锻炼着学生的内务整理与生活技能;通过引导制定作息表,培养孩子们规律生活的好习惯。“一读二能三习惯”的培育模式,让孩子们的学习状态焕然一新。
二十余载风雨无阻,“摆渡人团队”累计护送海岛孩子1800多人次。如今,岳井小学仅剩2名海岛学生,但施伟阳的承诺依然坚定:“只要还有一个隔洋塘的孩子,我们就会守到最后一刻,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诠释大爱,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最可靠的引路人。
来源:今日宁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