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急救中心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的部署要求,推动我市院前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突发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构建高效院前急救体系。近期,宁海县急救站成功抢救一心脏骤停患者。
争分夺秒!宁海急救团队 20分钟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5月13日晚,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宁海县悄然上演。宁海县急救站的一通紧急报警电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位男子上厕所时突发意识丧失,情况危急。接到报警后,陈群亚医生带领急救团队迅速响应,以最快速度奔赴现场。
同时调度员金丹妮迅速启动“可视化急救云平台”系统,通过视频通话指导现场人员先行开展心肺复苏。“双手交叠,掌根对准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力下压5-6厘米!”视频画面里,现场人员跟随指令反复按压,为患者争取了关键的抢救时间。
“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急救人员抵达现场,陈医生迅速查体,患者情况仍然危急: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侧颈动脉搏动消失、胸廓无起伏、双侧瞳孔散大至4.0mm。她大声喊道,“继续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团队四人瞬间形成紧密协作。驾驶员徐定如双膝跪地,以标准姿势开始每分钟120次的胸外按压;护士李雨晨连接心电监护即刻提示室颤,陈医生迅速调整除颤仪参数,涂上导电糊,检查患者皮肤,做着除颤前准备。这边李护士已经成功开通静脉通路,静推肾上腺素;担架员陈叶青也放置好了软担架,随时准备搬运。
![]()
“准备除颤,大家注意避让!”陈群亚医生提醒着。随着除颤仪释放出电流,患者的身体微微颤动,但心电监护显示仍未恢复自主循环。“再来一次!继续心肺复苏!”急救团队没有丝毫犹豫,一次次重复着抢救动作。在持续抢救过程中,陈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向团队成员叮嘱:“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不能有一丝懈怠!”经过5次除颤,现场抢救20分钟左右,奇迹终于出现,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心率达到81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为72%,颈动脉搏动也可以触及。尽管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但这无疑是抢救过程中的重大转机。
陈医生在家属知情同意下迅速做出决定:“立即转运至第一医院,途中继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在转运途中,急救团队时刻关注着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抢救措施。当救护车抵达第一医院,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95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为73%,血压95/64mmHg。
此次成功抢救,展现了宁海县急救团队精湛的医术和临危不乱的专业素养。每一次与时间的赛跑,每一个争分夺秒的抢救瞬间,都凝聚着急救人员守护生命的决心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
来源:宁海县急救站
展开